聚焦
重整程序中的投资风险识别及其应对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创造更加公平、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,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。近年来,破产重整作为市场化、法治化的经济制度供给,由于具有引导企业顺应产业结构变革、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,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摆脱债务泥沼、实现风险出清,从“危机”孕育“新机”的不二选择。更有专家提出“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”,使生产要素重新焕发活力,释放和促进生产力。
伴随着破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,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,“重整投资”不仅受到产业投资人的认可,也受到了对于投资标的洁净度要求较高的PE基金、上市公司、央国企等主体的追捧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、证券投资基金、信托产品等金融机构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。2023年全年,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完成破产重整。仅从2024年上半年股价评估,成功完成重整的15家上市公司中超90%的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账面均呈现浮盈,其中产业投资人账面浮盈多超70%,财务投资人账面浮盈多在30%到70%之间。
然而,收益与风险并存,重整投资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失败案例,造成投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投资损失。在“严监严管”“长牙带刺”的新“国九条”(2024年4月12日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)背景下,上市公司护身符已被打破,“壳”资源价值进一步削减,重整投资风险显著上升。投资人在良莠不齐的众多重整项目中寻觅投资机会已属不易,除此之外,还需经历专业、复杂的破产重整程序之层层考验,重整投资的风险潜藏在重整程序的各个阶段。
阅读全文